摘要:本文将介绍《周易》中的八卦:分伏羲先天八卦和文王后天八卦。分别介绍一下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,它们的排列顺序、排列方法等。什么是八卦《系辞上传》中有写道:是故《易》有太极,是生两仪,两仪生四象,四象生八卦,八卦定吉凶,吉凶成大业。上次我们解读了...
本文将介绍《周易》中的八卦:分伏羲先天八卦和文王后天八卦。分别介绍一下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,它们的排列顺序、排列方法等。
什么是八卦
《系辞上传》中有写道:是故《易》有太极,是生两仪,两仪生四象,四象生八卦,八卦定吉凶,吉凶成大业。上次我们解读了太极、两仪、四象,那么什么是八卦?
八卦是将阴爻与阳爻以三为单位组合起来,可以演变出8种组合方式。换而言之,阴阳两种力量的不同组合结构,产生了8种自然现象,这8种自然现象就是八卦,又称八经卦。伏羲画出的八卦图,本是地球上的8种自然现象,其中,天被称为乾,地被称为坤,水被称为坎,火被称为离,雷被称为震,风被称为巽(xùn),山被称为艮(gèn),泽被称为兑(dui)。但八卦图只是晦涩难懂的阴阳符号,对《易经》起承上启下作用的,周文王对伏羲八卦用文字通过“象征”、“比喻”的形式,对抽象的符号进行了诠释,让八卦真正地动了起来,成为了鲜活的思想。因此说,伏羲是八卦的设计者,文王是八卦的建设者,孔子是八卦的加固者。
伏羲(先天)八卦
伏羲八卦,也称先天八卦。为什么八卦还分先天与后天呢?
国人研究问题总是讲究先整体后个体。伏羲推演八卦是以地球作为一个微尘,研究它与宇宙的关系,天地自然的一种模式图。上为天下为地,太阳从东面升起西面落下,先天八卦是天地日月的运行对地球影响的模拟图。
伏羲站在地球上仰望天空,地在脚下,太阳在天空,所以,先天八卦把天(乾)定位在上(南),把地(坤)定位在下(北),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天南地北。伏羲八卦由三画构成,以三画象征天、地、人二才,以简单的形象模拟复杂的事物,可以基本满足原始社会的拟象要
求,对大自然进行模拟(如图所示)。
伏羲先天八卦图(由外向内看)
《说卦传》中写道:“天地定位,山泽通气,雷风相薄,水火不相射,八卦相 错。数往者顺,知来者逆。”邵子说:乾南,坤北,离东,坎西,震东北,兑东南,巽西南,艮西北。自震至乾为顺,自巽至坤为逆。是先天八卦的排序法则而画的。
先天八卦即天与地相对应。以“气终而象变”的说法而言,即事物走到终点(极端)则变向反面,正如否极泰来。所以,到了一年24个节气中的夏至,天气就开始生阴了;到了一年24个节气中的冬至,天气就开始生阳了。
八卦最早用来代表天、地、雷、风、水、火、山、泽8种基本象征意义,并表示乾、坤、震、巽、坎、离、艮、兑8种性质,它们反映用矛盾对立的乾坤、震巽、坎离、艮兑,象征矛盾对立的天地、雷风、水火、山泽。
《易经·说卦传》说:天地定位,山泽通气,雷风相薄,水火不相射,八卦相错。意思是说,天地确定上下位置,山泽气息相通,雷风相迫而动,水火不相厌恶,八卦相互错杂。这是先天八卦方位的理论依据,是讲八卦自身匹配对应之体。伏羲八卦按其所代表的事物的性质两两相对,分成四时,每对都是两个性质相反的事物,相对立地站在各一端,即阴阳相对。这四对交错起来,就构成了先天八卦方位图,从图中可分析出阴阳相对的关系。
因世界纷杂,非文字所能概括,所以孔子说过:“书不尽言,言不尽意,圣人立象以尽意……”所以,伏羲八卦是用8个符号,代表天地间的8种自然现象。《易经》用形象的比喻阐明深刻的道理,是一个完全由符号构成的巨大的系统。我们不能完全把它看成一个具体的东西来解读,只有通过观物取象来理解《易经》。
当伏羲仰望天空,认为天有三种变化的可能:一种是天上面起变化,一种是天空中起变化,一种是天底下起变化。伏羲把这三条线分别代表上、中、下(如图所示)。
天(乾)
天底下能动的是什么呢?伏羲所处的时代,没有任何交通工具,天底下能动的基本上只有草木,但能让草木晃动的是什么?就是风。所以,我们把天底下能动的称之为“风”(如图所示)。
风(巽)
天空中能动的又是什么呢?有人认为肯定是鸟,但是一只鸟飞来飞去实在太平常了,大家都不会去注意它。那么,在天空中既能动又会引起人们注意的是什么呢?是火。伏羲生在原始社会的公有制时代,食物财产都是平均分配,当人们把捕获的猎物用火烤熟时,会产生滚滚的浓烟,大家远远看到烟火,就知道可以分取食物了,于是离开自己的住处去分享美食,所以,当时把天空中能动的东西称之为“火”(如图所示)。
火(离)
天上能动的东西又是什么呢?伏羲那个时代既没有飞机,也没有卫星,就连风筝也没有,那天上什么东西会动呢?有一次,伏羲来到湖边,看见天空中美丽的倒影平静地映在湖面上,通过湖面可以把天空中的景象一览无余地尽收眼底,于是把天上能动的东西称为“泽”(如图所示)。
泽(兑)
大自然中最主要的元素,就是天和地,所以伏羲氏首先创造了天的符号,并由天衍生出了风、火、泽这三个符号,也就是大自然的三种现象。
当伏羲俯瞰大地,认为地也有三种变化的可能:地跟天一样很宽广,也是由一层一层组成的,所以伏羲也画了三画。但地和天也有所不同,天是连续的,没有界线划分,但地却是断裂的,有界线之分。正所谓:天无边,地有界。比如,大到国家与国家之间,小到每一家与每一家之间,都有界线划分,而且分得很清楚,各自在各自的区域内活动,互不侵犯,互不干涉。所以,三条连在一起的横线叫天,三条断开的横线叫地(如图所示)。
地(坤)
地也有三种可能的变化:地底下动,地当中动,地上面动。
地底下动的是什么呢?有人首先想到地里的蛇、鼠、昆虫等动物。但是,地底下的昆虫爬行对人不会有任何影响。有人说是地震,地震可使山崩地裂,太可怕了,而且频繁地发生地震就不适合人类居住了。于是人们又联想到了打雷。可是有人提出质疑,打雷是在天上,怎么会在地下呢?但是天上一打雷,就能感觉到地在动,好像整个地都要裂开了、如同有一股力量要从地里迸发出来一样。所以,打雷的时候,大家通常会感觉到地底下在动,且有惊无险,于是把地底下动的称为“雷”(如图所示)。
雷(震)
地当中动就很容易想象了。大地当中有一条条的水脉,绵延不绝,川流不息,那就是河,也就是水(如图所示)。
水(坎)
地上面动的东西太多太多了,但是,最能让大家注意的是山。有人会问,山也会动吗?山也是在动的,山动则能长高,即使世界上最高的山脉--喜马拉雅山每年都在长高,只是长的幅度小,较为缓慢,不够明显而已,所以有了“不动如山”一说(如图所示)。
山(艮)
通过伏羲对8个符号的解释后,理解与记忆伏羲八卦的8个符号就不难了。
我们来回顾一下;
三条连续的横线是天,天下面动是风,天空中动是火,天上面动是泽;三条断开的横线是地,地下面动是雷,地当中动是水,地上面动是山。这就是八卦符号的来源。
既然伏羲八卦的每个卦象对应的是地球上的8种自然现象:天、地、水、火、雷、风、山、泽,那么,在八卦中它们为什么又被称为乾、坤、坎、离、震、巽、艮、兑呢?
最早八卦成图时期,主要表现为人与自然的关系。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,八卦图逐步转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,如果总用这种很具体的自然现象的东西来象征,八卦的作用就太有限了。后来,人们将八卦由原来的天、地、水、火、雷、风、山、泽生成为乾、坤、坎、离、震、巽、艮、兑。这8种特性正好吻合这8种自然现象,而且与人类有关的事物都离不开这8种特性。(如图所示)
天为什么会生成乾呢?我们在祈福时常说“天随人愿”。当我们把一件事做到极致,并遵循仁、义、礼、志、信的为人处世之道时,尽管事情的结果有时难以预料,但老天终会给一个善果。我们吃饭也得靠天。天上的阳光普照大地,给万物以舒适温暖的环境,让万物生根发芽。当万物干渴难耐时,天又普降雨露,滋润万物,使其茁壮成长。当我们的命运与食品全都靠天了,还有什么比天更重要呢?所以我们把“天”称之为“乾”。
地为什么会生成坤呢?在大地里撒下一粒种子,它会把你紧紧地抱在怀里;把有害的垃圾埋入大地,它毫无怨言;在大地上开渠筑路建房子,它欣然承受……地正如默默奉献的母亲,总是无私无畏,百依百顺,所以我们把“地”称之为“坤”。
天为乾,地为坤,在中国的文字中,常用“乾坤”两个字来代表整个天下。
水为什么会生成坎呢?“坎”由一个“欠”与一个“土”组成,从字面上理解是缺少土,缺土的地方就有水。地在我们脚下,让我们有种踏实的感觉,可是一碰到水,难免就有点心慌。人们常说,隔山容易险等。
隔水难。人一旦“欠土”,就有可能遭遇逆境,所以我们会说坎坷、坎
火为什么会生成离呢?伏羲在观天时,太阳像火一样暖烘烘的,每天从东方升起,接着就离开东方,慢慢转向西方,故把“火”称之为离”。哪里起火了,人们想到的第一件事是赶紧撤离。要想让火不再
燃烧,唯一的办法是釜底抽薪。
山为什么会生成艮呢?艮表示有韧性,告诫我们不要急功近利,欲速则不达。山的巍峨、挺拔,不是一蹴而就的,而是经过千万年的成长才达到的,故把“山”称之为“艮”。同时也告诫我们,做任何事情都要懂得适可而止,不要过分贪心,千万别为了名利而不惜透支健康,否则,即使赚到了钱,身体却累垮了,有钱也没有命去享用它。
雷为什么会生成震呢?因为打雷时,整个大地都在震动,雷霆万钧,威力相当大,所以“雷”被称之为“震”
风为什么会生成巽呢?太阳总有照不到的地方,可风却哪里都吹得进去,正所谓“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”。 风没有任何的偏心,刮风时所有的草木都是倒向一边,非常整齐。凡是整齐没有私心,而且哪里都进得去的东西,我们就把它称之为“巽”。
为什么泽会变成兑呢?泽是代表天上的东西在动,当时没有飞机、宇宙飞船,没有卫星,观察不到天上会动的事物,只有通过地面上的湖面倒影来观察。观察天上面动而不得不兑换一下位置,故把“泽”称之为“兑”。
文王(后天)八卦
文王八卦也称后天八卦。先天八卦把自然的变迁作为研究对象,随着时代的变迁,人们开始把研究重点转向“人”,由以自然为本转向以人为本。但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,宇宙中小小的地球变得无限广阔,于是八卦图的排列就不同了,产生了后天八卦,并且成为生活在地球北半球的炎黄子孙与天时、地利、人和的各种关系图,而且这种关系图的观察点可以不断变化与调整(如图所示)。
文王八卦(后天八卦)
《说卦传》中写道:“帝出乎震,齐乎巽,相见乎离,致役乎坤,说言乎兑,战乎乾,劳乎坎,成言乎艮。”后天八卦是根据这个法则而画的。
“帝出乎震”,这里震的方位为正东。我们应理解为:太阳从东方升起;是四季之中的春,一年之始;是一天中的清晨,一日之始。
“齐乎巽”,这里巽的方位为东南。我们应理解为:太阳不久就表现出了它影响万物的能力,万物滋长;是四季之中的春夏之间;此时是一天中的9至11点之间。
“相见乎离”,这里离的方位为正南。我们应理解为:太阳正当中,是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候;是四季之中的夏,万物都在充分发育。
“致役乎坤”,这里坤的方位为西南。我们应理解为:日偏西时;是四季之中的夏末秋初;自然界蓬勃之象已收。
“说言乎兑”,这里兑的方位为正西。我们应理解为:此时太阳开始西沉;是四季之中的仲秋气象;这时兑卦已是一阴来到,一切开始进入阴的境界。
“战乎乾”,这里乾的方位为西北。我们应理解为:此时已入夜;
是四季之中的深秋之时;阳能的乾卦进人阴境,阴阳就有交战的现象。
“劳乎坎”,这里坎的方位为正北。我们应理解为:此时是子夜;是四季之中的隆冬之时;万物所归,在极阴的境界中,一阳在其中矣,这是新的转机。
“成言乎艮”,这里艮的方位为东北。我们应理解为:此时已进入黎明,夜去冬尽,宇宙间一切开始暗中萌动,新的阳能又起来了。
我们把世界万物用这个法则来解释,没有哪个事物是不符合这个法则的,所以说,按照易卦来推论天下大小之事,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。
后天八卦图就是人类社会的关系总图,世界万物在阴阳裂变中层出不穷,但万变不离其宗--基本的单元形式仍是八卦。每个卦象都是天、地、人的完整组合,当其中一个因素发生变化时,其他的因素也会产生相对应的连锁反应。文王《周易》的完成是以后天八卦为蓝本,全方位地描述了天、地、人的“象”与阴阳关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