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2022-12-13 15:32:06 | 浏览:718
此篇内容讲的是如何用《周易》算卦。我先谈谈我对算卦的理解。
首先,整部《周易》内容是比较复杂的,就算通读全本,也很难全部理解整本书的内容。
而我们作为普通人,以占卜的方式,抽取一些我们想了解的事物。然后去了解《周易》的内容,即娱乐,又学习了知识。
本人只是为了向大家宣传经典,其内容仅供娱乐学习。如有不对的地方,敬请谅解。
这里我向大家介绍一种比较简单的占卜方法,铜钱占卜法,首先准备三枚铜钱,如果没有铜钱,准备三枚同一面值的硬币也可以(五毛硬币最好)。
将想要问的事在心中默念,然后在桌前将三枚硬币抛向空中,看落在桌面上的三枚硬币的朝向。我们的硬币有两面,一面字,一面花。一般习惯把字的一面作为阳,有花的一面作为阴。也可以反过来,全凭习惯。但在占卜前就要定好。
然后就是看落下来的硬币的排列,这里只有四种排列。三个字,三个花,两字一花,两花一字。这里我们以字为阳,花为阴作为讲解。
拿出一张纸一支笔,这里需要做记录。
三个字就是三个阳,这叫做老阳,记做—。但要在后面做个记号,这是一个变爻。
三个花就是三个阴,这叫做老阴,记做- -。也要在后面做个记号,这也是一个变爻。
两字一花,或两花一字,看少的个。一个花就是少阴,记做- -,一个字就是少阳,记做—。
举个例子:
我们抛出第一个排列,如果是三个字。那我们就在这纸上写上—,然后在后面打上x。
然后继续抛第二个排列,如果是三个花。那我就在刚才阳爻上面写上- -。并在后面打上x。
然后继续抛,总共要抛6次,然后第一次记最下面,后面的依次从下往上记。记6次就是一个卦了。
最后再对应周易六十四卦,找出你算出的卦,再在易经里找到你算出的卦。但这里要注意变爻。就是你在后面打上x的那一爻。
这里有对变爻的口诀:
六爻不变,以本卦卦辞断;
一爻变,以本卦变爻爻辞断;
两爻变,以本卦两个变爻爻辞断,但以上者为主;
三爻变,以本卦与变卦卦辞断;本卦为贞(体),变卦为悔(用);
四爻变,以变卦之两不变爻爻辞断,但以下者为主;
五爻变,以变卦之不变爻爻辞断;
六爻变,以变卦之卦辞断,乾坤两卦则以「用」辞断。
本卦就是你算出来的卦,变卦就是把你打x的那一爻阳变阴,阴变阳。
对应详细的爻辞,就是《周易》告诉你的事物。当你仔细研究,你会发现其实算出来的每一卦其实都是做人做事的哲理。
两派六宗《周易》包括《经》与《传》两部分,周文王创作的六十四卦及三百八十四爻组成了《经》,孔子的十篇传记组成了《传》。经孔子的创造性阐释与发挥,《周易》焕发出了新的生机,由最初的占卜用书,发展成为了探究宇宙万物、生命意义的哲学书籍,并在其他
《周易·系辞上》说:“《易》有圣人之道者四焉:以言者尚其辞,以动者尚其变,以制器者尚其象,以卜筮者尚其占。”占谓占卜,运用象数理之思维模式以一定的操作方法与程序预测自然、社会、人事变化之吉凶。《资治通鉴·梁纪十六》载:东魏讨侯景,“景复乞兵
易经、易传、易学周易是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瑰宝,也是中国古代全经之首。在中华文明的进程中,形成了以“ 易经”、“易传”、“易学”为主线的学术思想体系。许多文化都是以周易为基础的,风水也不例外。根据周易的理论体系,太极产生阴阳,阴阳生四象,四象
风水与人息息相关,而风水学的理论却是起源于周易,其中,风水八宅就体现出周易与风水存 在着密切联系。今天,我在这里与大家分享风水八宅的基础知识。首先,要明白八宅的八代表什么?八,就是代表八个方位,东、东南、东北、西、西南、西北、南、北,这八个
乾坤定位,开天辟地。故乾1坤2。刚柔始交,万物屯生,故屯卦第3。物生必蒙,故受之以蒙;蒙者蒙也,物之稚也。刚出生的小孩蒙昧,需要启蒙,故蒙卦第4。山水蒙,坎下艮上。图1,山水蒙山上水下,水雾迷蒙,看不清山的形象,故为蒙。又外卦艮为山,为止;
《周易》六爻的每句爻辞都不是孤立存在的,都是六阶段叙述的一部分,无一例外。笔者将六十四卦每一卦的六阶段内容总结如下,那种爻辞独立的说法可以休矣。六爻的本质是六阶段分析法,历代那种把六爻进行各种分割组合的阴阳八卦解易法,只是卜者的游戏,于解读
《系词》:“易有太极,是生两仪,两仪生四象,四象生八卦。”八卦相摩荡,以成六十四卦,演天地万物。如果感觉六十四卦不好硬记,这里有文王卦序歌可以帮助记忆:乾坤屯蒙需讼师, 比小畜兮履泰否,同人大有谦豫随, 蛊临观兮噬嗑贲,剥复无妄大畜颐, 大
对于《周易》64卦排序原理,孔子在《易传》中专门有一篇《序卦传》作专门论述。笔者在研读《周易》的过程中,也发现了64卦的一些排列规律,借这个题目奉献给大家,供大家参考。一,为什么64卦排序以乾坤两卦为首而以既济、未济两卦为尾?这个课题涉及到
各位,《周易》大师速成课又和大家见面了。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算卦的步骤。这节课我们来说说,算完了如何占吉凶。上节课没来的同学,可关注本号,查看前几节课的内容。(一)怎么占卜呢?其实前辈高人众所纷纭。好在宋朝时朱熹总结出七条规律,我们学习这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