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2022-09-04 12:24:58 | 浏览:1391
《周易》,既陌生又熟悉,既高深莫测又简单易读,对中华文化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。
揭开这部神秘的“天书”的重重面纱,才能领悟那深藏于内的为人处世之精髓,智慧生活之“天机”!
潜龙勿用
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要注重积蓄力量,韬光养晦,切不可莽撞,出风头。
在元朝末年群雄并起,朱元璋先是甘当潜龙,顺利得在郭子兴死后取得起义军的领导权,又在占领江苏大部、安徽大部时继续做潜龙,采用朱升的建议,高筑墙,广积粮,缓称王,回避了打击,减少了消耗,在后来一举击败张士诚和陈友凉势力,奠定了推翻元朝的基础,成为在天之龙。
亢龙有悔
亢,就是穷高,只知道往高处飞,知进不知退。这样做一定会有悔恨。
秦国的商鞅,楚国的吴起,越国的大夫文种,他们三人都是不世出的猛人,但是两个被车裂了,一个是宝剑抹了脖子,都是因为不能急流勇退,终于死在事业的顶峰,都没落得好下场。
物极必反,日中而昃。做事情超过了一定的度,就会发生转变,好事就会开始慢慢变坏。
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
一个人的处境即使再糟糕,但是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付出,可以成就一个强大的自己,若想强大自己,必须坚持,不放弃努力。
范仲淹,幼时家贫,没有饭吃,只能喝粥。于是,他冬天煮好粥,让它结冰,再用刀切成一小块一小块,每天只能吃一块。
当地官吏听说了他的才名,便给他送来吃的,想要拉拢他,他却断然拒绝了。他跟朋友说,人生要自强不息,不食嗟来之食。经过漫长的困苦与奋斗,他最后终于成为一代名相。
地势坤,君子以厚德载物
君子以厚德载物意为大地的气势宽厚和顺,君子应增厚美德,容载万物。一个人要能承受自己能力以内,要自己权衡。
一个拥有博大胸襟与高尚品德的人,不断进取,宽厚待人,自然会得到众人的敬佩与支持,进而取得巨大成功。
人世间纷繁复杂、风云变幻,但是无论成与败,得与失,都能在对“厚德载物”的品味中找到答案。
以成德为行
什么叫“以成德为行”?就是说把成就自身德性、品德作为行动的一个目的。
如今我们常说,生活就是修行。其实不假,生活中,处处有禅意,处处有修行。“道不可须臾离也,可离非道也”。
修行、修道、自我提升,这些都不需要刻意为之,都在个人的生活中。
以同而异
在求大同的前提下,应保留小的差别和不同。
生活中,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想法,不可能总能见解相同,意见一致,所以才会产生种种矛盾。
所谓容人者为人所容,每当这个时候,最能锻炼我们宽容浑厚、异中求同的气量和爱心。懂得求同存异,不管是家人还是朋友之间,生活才会更加美满。
果行育德
这句话出自《易经》蒙卦。一般都将“果行”理解为果断的行动,其实这有些说不通。果断和武断区别有多少?什么果断的行为可以培育道德?
北宋史学家司马光曾编撰了我国最大的一部古代编年史--《资治通鉴》。他治学严谨、刻苦,为编撰《资治通鉴》,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,一直工作到深夜。
他对书稿精益求精,六百多卷的初稿,到定稿时只剩下80卷,而且全部用工楷字写成,没有写一个草字,剩下的废稿把两间屋子都堆放满了。全书上起战国,下至五代,共写了1360年的历史。
果是植物结出的果实,放在人身上,就是指行动要有结果,也就是要实实在在地行动、做事,不要空谈,不要没有结果就半途而废,这样才能培养人的德。
日新之谓盛德
世界时时都在变化,万事万物在下一刻都是新的。
《大学》里面讲:苟日新,又日新,日日新。是说君子修身,应当效法阴阳变化日新,不断提升自己,改掉过错。
生活中的每一天,都是一个新的开始,我们应当保持昂扬上进的姿态,不断更新自己,去迎接人生每个新的每一天,这才是生活最美的乐趣。
见几而作,不俟终日
事物的变化总是从微小的地方开始,一定要善于发现这些变化的苗头,及时采取措施,机会稍纵即逝,不要一天一天地拖着。
孟浩然40多岁时才到京师游历,他曾在太学作诗,满座宾客都感慨佩服,无人能及。一次,大诗人王维邀请他到内署,忽报唐玄宗到了,但孟浩然却惊慌地躲到床底下。
原本是能让他平步青云的大好时机,但他又没好好把握,此后一生未受重用。
生活中处处有机遇,机不可失,失不再来,我们要时刻准备,奋力去抓住转瞬即逝的机遇。
终日乾乾,与时偕行
谨慎做事,自强不息;变通趋时, 当着时机,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。
中国首富王健林,四点钟起床,当你还在呼呼大睡的时候,人家已经完成了生意谈判。
于是有人这样调侃: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就是,比你有钱的人比你还努力!而且这个人还是个首富。
生活中,我们要想克服怠惰,避免祸乱,不断发展,不断创新,就要像天体运行那样强劲不息,永不休止;还要顺应时代的潮流,学会借力打力。
《周易》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,国学经典之一,被誉为“大道之源”。《周易》内容极其丰富,对中国几千年以来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等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其中蕴含的思想智慧已经渗透到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,是很多家庭为新生小
《周易》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,是我国古代汉民族的思想,智慧的结晶。对我国的思想、文化、经济都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!“文论语,武周易”,更是古代人取名的借鉴,男生大多从《周易》中取名,有寓意、有气势、大气磅礴,一听就是将
《周易》到底是一本什么书?我们应该听谁的解释?最靠谱的当然是《易传》自己的解读。《系辞》当中有一段,三次讲到“《易》之为书也”,显然就是在告诉我们《周易》是一本什么书。《系辞》首先说:“《易》之为书也不可远。”这是讲《周易》与我们普通人是什
《周易》是一本不折不扣的奇书。它让中国人着迷了两千多年,也敬畏了两千多年。《周易》在历史上受到的礼遇非比寻常,归纳起来,大约可概括为三大怪。第一怪,儒家一向看重仁义,崇尚礼教,却把《周易》放在《春秋》《三礼》诸经之前,奉为群经之首。第二怪,
朴易堂易学入门之周易源流及象数理占之学上古有三易,曰《连山》,曰《归藏》,曰《周易》,前两者已经失传,世上仅有《元包经》、《太玄经》留其余音,周易则相对系统保存下来。秦时焚书坑儒,周易以占卜之名而得以保存,独存其经传,象、数、占之学已幽隐。
《周易》在战国时代就被看作经典,后世更把它的列为群经之首。两千年来,读的注的很多,但关于它的很多基本问题都还没有搞清楚。01《周易》为什么叫“周易”?周,是指周代,夏商周之周。周易就是周代的易。易,是指变化。周易就是周代讲变化的书。《周易》
《披荆斩棘的哥哥》已完美收官。而张晋不出意外的顺利成团,也突破了观众对他的想象。一改荧幕上“武打”演员的固有印象,能歌善舞,更是幽默非常。从一个默默无名的武打替身晋升成为金像奖的最佳男配。从幕后走到台前,其中少不了张晋自身努力地打拼,也离不
小姓名,大乾坤!《周易》被公认为“群经之首,诸子百家之源”,诡谲莫测,玄之又玄,本质是人类与宇宙万物之间的相处关系。周易为何与起名扯上关系?这个问题,其因大有可道之处,总的来说是“天道决定人道,人道受制于天道”。《周易》这部经典,其“易”字
大道至简,以简驭繁易与天地准,故能弥纶天地之道。古人认为《周易》包含了所有的“道”。但《周易》又是简单的。《周易》用“一”代表阳,用“--”代表阴,表示宇宙发展的原动力和规律。用64卦384爻,囊括了天地变化之道,人生之至理,正是因为做到了
平湖秋月.mp34:08来自古韵国学在中国文化史上,《周易》被尊为“群经之首”、“六艺之源”。几千年来,大到治国安邦,小到家务琐事,人们都习惯于到《周易》中去寻找答案。在汉语中,有200余条成语源出《周易》。这些成语蕴涵着极其丰富的精神内涵
3000多年前,周文王被纣王关进了监狱,周文王仰观天象,俯察大地,悟出了天地乾坤,把伏羲氏的先天八卦推演成了六十四卦,这就诞生了被誉为“群经之首”的《周易》。经过几代人的编纂,我们从《周易》中摘选出了最具活性、最富启示意义的,当属古人观察世
《周易》一书源于忧患,中国文化早熟的人文主义就来自忧患意识基础上的《周易》。翻开《周易》六十四卦,几乎每一卦都与忧患有某种联系。“乾之第一”中许多地方都论及人何以会忧?缺德、懒惰是其一,“悬貊素餐,居非所安,失舆剥庐,休坐徙居”,屋内悬挂貊
《周易》包括《易经》和《易传》,是古人对自然和社会的深刻认识和反思,是他们对人类求生智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和概括。其中蕴涵的自强不息、乐观向上;积极进取,持之以恒;胜不骄,败不馁;居安思危,舍生取义等精神,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。一、
对大部分人来说,《周易》既陌生又熟悉。下面这8句话,相信大家耳熟能详。实际上,《周易》这些精炼而生动的语句当中,蕴含着深奥的天机、平实的智慧。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《周易》乾卦文言。宇宙不停运转,人也应效法天地,永远不断地前进。古今中外